2010年12月23日

日語結訓

椿園。日語班期末送別

日語班結訓了。

受訓的日子不算短,但是同學們似乎都忙於課業,課業之外的互動相對比較少。還好最後一週一起去爬有始有終的劍潭山(笑)、去故宮走馬看花聽日文導覽(囧)、去吃以古物入菜的故宮晶華下午茶(!),還有古色古香的中山樓:),發現大家私藏了20週的可愛,留下了更實質的回憶:)

日語是可愛又神奇的語言,有種呢喃的溫柔。今年2月去日本玩,一天晚上佳瑩的朋友Lisa來找他,說英文的時候很正常,但一說日文就有一種被附身的感覺。我相信日文的語調與口氣是可以影響一個人的體態與神情的。因為敬語比較長所以自然就微微彎了腰;因為一個鼻音,頭就委婉的偏了一下;因為一個促音,眼神就因為那個停頓而多了一些注視。正因為這些有趣的地方,讓我想要繼續學下去。以後除禮拜六會回東吳推廣部上課,下禮拜開始每週二、四也有日文讀書會,希望已經學習到的微小的成果不要被風化磨蝕了,也希望可以再深入一些些,發現那些還沒有發現的奧妙:)

本來想要有長長一篇的紀錄,但那個時間點過了就也吐不出什麼字了。總之學習之中不斷出現的「啊~原來是這樣啊~」的感覺很美好,認識了可愛的同學與老師是更大的美好:)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可以有個日本畢業旅行,很久以後也可以:)


最愛的李老師:)魔術師-城戶先生周桑2010.1214故宮晶崋下午茶就是這個表情,太棒了:D
淑凰&淨誼永基主任山田先生2010.1216中山樓陳慶彰老師
2010.1214故宮晶崋下午茶2010.1214故宮晶崋下午茶2010.1214故宮晶崋下午茶2010.1214故宮晶崋下午茶2010.1214故宮晶崋下午茶
大家辛苦了四個多月2010.1216饒河街彩虹橋下:)2010.1214故宮晶崋下午茶
2010.1212台大FLPT日語檢定2010.1214故宮晶崋下午茶2010.1214故宮晶崋下午茶2010.1216中山樓2010.1216中山樓

2010年12月5日

被遺忘的時光

3675

每次看完這樣的電影心裡總是會有「應該要做點什麼」的感覺,但那股力量總是漸漸被消磨、遺忘,直到又看到一部類似的電影或書,心裡又產生一股想要做些什麼的感覺,才發現從上次憾動到這次憾動之間,其實自己什麼也沒做。

這次想看這部紀錄片是想要多了解一些。了解很重要,看了《我們》、《T婆工廠》、《移工攝影展》才恍然(其實早該知道)原來離鄉背井來工作的外籍勞工跟我們沒有什麼不一樣,我們有相同會感到開心的事情,有相同的離鄉的惶恐與縹緲。大樓工地背著烈陽打樁的黝黑身影,或許正回想著他離開家鄉前,與朋友組的樂團在最後一次演出後的瘋狂慶祝與牛飲,斗大汗珠啵兜啵兜掉的側頰因此揚起了微笑。公園裡推著老人家出外散步的壓抑身影,坐在雨豆樹底下乘涼靜靜看浮雲流過,耳機裡悠悠傳出我們聽不懂詞的溫柔歌曲時,或許正想著他離開家鄉時最後抱著的嬰孩現在差不多該會走路了。看了《不老騎士》、《搖滾吧,爺奶》才知道儘管是八旬老翁也跟我們一樣有股想完成什麼的熱情,有股想騎著摩托車看遍島嶼的衝動,而他們的衝動裡,還夾雜了一些年輕未完的遺憾。

景珍奶奶天真的笑還蕩在我心裡,和水妹奶奶講不出話時那挫折的表情同樣深刻。其實覺得他們還能夠這樣表達情緒是一種幸福的事,因為有溝通與關心,因為儘管思緒可能停滯了但情感還在流動,是餘火但仍閃著溫溫光芒。哀莫大於心死,我家的外婆,是不是已經心死了呢。

記得好久以前,為了讓外婆重溫昔時記憶,就放我4歲時上「五燈獎」呼啦圈比賽的影片給她看。小時候住在外婆家,外婆家對面的陳爺爺送我一個黃色的呼啦圈,之後看我搖的不錯還幫我報名「五燈獎」的比賽,那天外婆也跟著我們一起進台視攝影棚參加節目錄影。或許外婆看到畫面裡格子衫白短褲的小男孩不停轉啊轉的黃色圈圈,可以順著那轉動的頻率,悠悠想到他的磚瓦平房小花圃芭樂樹、每次去麵包店都會買的蔥花麵包與「連成行」的冰棒、對面陳爺爺家每次颱風都喊要倒但仍直挺挺站著,烏黑油綠的小葉南洋衫。外婆看著影片,看著看著,突然想到什麼似的,「這麼晚了為什麼不把他接回來?(看影片時是晚上九點)」「怎麼讓他一個兒人在那裡啊?」「會不會冷啊?有沒有東西吃啊?」越說越激動,我們趕快把電視關了。但那整個晚上外婆都帶著激動的質疑,我們這些大人為什麼這麼晚了還不把4歲的甲甲接回來,還一派輕鬆(或冷血)的樣子,他甚至說要自己坐公車去接,那時候他出門都是坐著輪椅的。

那時起我們儘量不讓他看到以前的照片或影片,怕他又跌回過去。再加上每次明明回到家了也不知道在汲汲營營什麼,可能是網路上的不是那麼重要的訊息,或是盯著電視上的一再重播的新聞或節目,而不是好好的陪外婆說說話(一直詬病的新聞台這時候竟排在外婆前面了),對於外婆一再重複的話,也是一再用盡可能簡短的、不花太多時間力氣的無意義的敷衍回答來回答,於是外婆能接受到的語言刺激越來越少了,漸漸的沉默了。

而他的情緒我們總是忽略。以為他的記憶被溶解化為粉塵了,情緒也會跟著消失,但其實我們一次次的冷眼、不耐與沉默,在他的心理都是一次次累加的吧,與不斷消失的記憶相比甚至可能會更鮮明。外婆會不斷問重複的問題,儘管知道他不是故意但仍耐不下心好好陪他講。他問過的問題會忘記自己問過,所以同樣的問題他問了十次之後仍會覺得自己是第一次問,但我們十次的不耐呢?影片裡的水妹奶奶講不出想要表達的東西時的挫折表情,說明了她們的知覺鈍了但情感的敏銳與細膩是不會變的,殘忍的安排。

想好好陪陪外婆,也會試著拿已蒙塵的照片出來跟他一起看,跟他/聽他說以前。儘管可能會帶給他一些刺激,但我想有這些刺激或許是比較健康的。我想有些激動,被勾起一些回憶的外婆會遠遠勝過一位沉默的老嫗,或者說一具皮囊。

老實說影片後段的部分覺得好像有些多餘了,因為這是有老人家的平凡家庭可能都會經歷的過程,不需要特別有個公眾人物來說些什麼(個人的單純想法),但是最後他說「我知道有一天奶奶一定會忘記這一切,但我記得就好。」而且老人家退化的速度其實很快,一兩個月回一次家就會感覺到外婆又沉默了一些,又遲緩了一些。

我應該好好的陪外婆說說話,在這段不知道還有多長,他還知道我是誰的時光裡。儘管他已經開始偶而把我叫成我哥。

2010年12月4日

溫柔與寬闊

腦海突然閃過兩三個小時前才看到的《給我報報》的文案,大意大概是這樣的。

你可以不了解、不喜歡這些東西,但你不能詆毀這些東西,因為,你又是什麼東西。

2010年12月3日

單車優秀新路線﹝風櫃嘴上--五指山下﹞

五指山

騎過幾次風櫃嘴,但也僅止於風櫃嘴。

風櫃嘴位於山頂,有個小涼亭。三條岔路,來時路來自士林,直走直達萬里,右轉到五指山。今天到達風櫃嘴時已雲霧繚繞,但仍想往五指山方向一探究竟,也因此,多發現了一條優秀路線:)

風櫃嘴是比較陡的路線,因此上坡時辛苦,下坡卻因為要緊按煞車小心翼翼度過急彎,使得乘風的快意如同山路的曲線,急速下降。若選擇右彎進入五指山產業道路,因為迎風面與背風面的關係,會發現林相由樹林變為蔓草,寂寥的氣氛很快地瀰漫在空氣中,接著情緒便交由又長又緩的下坡掌管,快意浮現。

自己最喜歡的單車路線就是這種辛苦過後可以盡情享受的路線。宇老是經典的陡上陡下,加上路況不佳,下坡有些痛苦;而從北橫不會很累的上了三民,左轉台七乙線便是長約15公里的緩下坡,可以滑到不耐煩,是心目中的美好路線(扭)。

五指山產業道路下來接到大湖捷運站,晨騎的話剛好可以在這熱鬧的地方吃頓飯,夜騎的話則可以在路上一間間風格各異的咖啡店買杯咖啡,回家洗個澡之後便配著咖啡上上網聽聽音樂,十分愜意:)

今天天氣不不好,但隱約可以感覺到這條路的夜景也會很美。美中不足的地方便是路燈少而街狗多,而街狗都是大剌剌的棲息在路中間,數量之夥如同非洲草原的羚羊群,因此很怕會撞到小狗,對小狗對人來說都很危險。今天剛好前面有一台LEXUS休旅車,大燈一照狗兒們都會先到旁邊的草地避避,但若是腳踏車的細微燈光及無聲腳步,狗兒可能會閃避不及。因此夜騎的話務必準備夠亮的頭燈與機警的目光,還有被狗追的心理準備。

即使前面有車「開道」,也無法擺脫小狗們對腳踏車有莫名熱愛的事實。今天LEXUS所到之處,狗兒退散,而LEXUS通過了之後,狗兒又快速群聚,對著我又吠又追。彷彿船後的潮水。

有機會白天去:)

2010年11月28日

九份

想養貓的感覺好像已經到達爆炸邊緣了。

看房子的時候,腦袋裡想的不是房價有沒有增值空間,也不是樑柱有沒有結構性的龜裂,是想像著這空間裡有著一個人與兩隻貓會是怎樣的風景:)

1120-21霞喀羅

季節

連續下了一個禮拜的雨。凌晨12點,窗外的101由朦朧變清晰,收拾好背包便安心睡去。3點半,起床後窗外卻下起了不小的雨,雖然知道新竹天氣會是好的,但想到要淋著雨從台北騎摩托車到新竹,出發的意志仍有些動搖。洗把臉,喝杯熱奶茶,還是背著大背走向摩托車。

我清楚地感覺到山的呼喚。

夜裡濕冷的街道只有派報大哥與拾荒的老者,霓虹燈因為地面倒影而有華麗的錯覺。哼唱幾首熟悉的歌,好像也就忘了台北到新竹的距離。

在內灣買了兩個野薑花粽當早餐,以及一杯熱咖啡清醒思緒,這時候意外的在風衣外套的口袋裡發現之前去爬南插天山時順手丟進去的700大洋。雖然這700大洋本來就是自己的,但還是有一種撿到錢的快感:D

內灣的泡泡雲
【內灣的禮物:)】

回首尖石
【回首尖石】

在登山口遇見聖元營造公司的大哥,他說今天進來把古道稍作整理,以便後續把C型鋼架運進古道,搭建棧橋。因為施工的關係,原本11月15日就要封山,但秀巒檢查哨並沒有收到通知仍持續發放入山證,所以今天還可以入山,過兩天就要正式封山,2011年3月30日才會重新開放。

這似乎與強烈感受到霞喀羅的呼喚產生奇妙的關聯。

霞喀羅古道原是五峰鄉與尖石鄉兩地泰雅族人彼此交流的路線,明治-大正年間,日本人因為攻擊原住民而將道路拓寬,每隔3-4公里建造一間駐在所,可見日本人對於驅逐原住民投入龐大的人力,也因此想見原住民的抵抗有多麼激烈。由養老端進入古道,沿路可經過粟園、馬鞍、武神、白石等共十餘間駐在所遺址,但部份遺址僅剩夯土牆,部份則已進入薩克亞金溪與時間的流裡。其中最期待白石駐在所與田村台駐在所,因為白石駐在所的房舍仍在,而田村台駐在所是在《台灣全紀錄》紀錄根本古道那集看過,因此很想走到田村台駐在所及根本古道的入口,掬一把泥土,聞歷史的芳香。

粟園駐在所
【粟園駐在所竹林】

不知名植物

霞喀羅是泰雅族語「烏心石」的意思,這美麗的名字已經在我腦海裡飄蕩了好久,以前總覺得這是個遙遠的地方,真正由養老踏入古道,感覺仍有些不真實。整條步道在海拔1300-1900公尺左右的範圍中平緩起伏,並沒有極佳的展望,但因為雪山山脈的胳膊溫柔的挽著這婉約的古道,使得冬季時東北季風帶來的豐沛水氣無法浸入,形成的乾冷氣候有利落葉值物生長,因此冬季時節土地上舖滿了松針、杉鬚、楓香與紅榨槭,不時可以見到被囓齒動物大快朵頤後遺留的栓皮櫟果實,以及小巧可愛的蕈類,走起來十分舒服:)整條步道十分安靜,平常葉子掉落的聲音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顯得微不足道,但在這裡即使是葉子的掉落,也像是一陣騷動。安靜的教室走廊突然一陣喧嘩,寧靜的莊園湧來千軍萬馬。

步道

林相

在馬鞍駐在所遇見第一群山友,是4.50歲親切又熱情的人們。原本猜測其中一對夫妻是退休老師,小聊之後才知道是在職中的印刷業者。每次在山裡看到這年齡層的山友總覺得很嚮往,當自己到了這個年齡層,有繁瑣的的公事與家事時,不知道是不是仍保有這股走出去的熱情。

馬鞍駐在所
【馬鞍駐在所旁的樹林透著光】

透光的葉

在馬鞍駐在所的草叢裡發現了兩個瓶子,其中一個瓶子側邊有羅馬拼音書寫的「NODASHOYU 」,應該是日文的のだしょうゆ(野田醤油,室町時代永禄年間【1558-1569】郎兵衛家於飯田市野田醸造了第一瓶野田醤油)。另外一個較小的瓶子一樣是透明的深綠色,瓶身沒有寫字,僅瓶底有一個數字6,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應該就是酒瓶了。7、80年前日本警察曾觸摸、使用過的瓶子,7、80年後我又觸摸著、端視著,這跨越時空的接觸有種微妙的感覺:)

野田醬油瓶

有時看著山上被人們丟棄的塑膠製品,會猜想100年後的人爬山撿到了會有什麼感覺,會怎麼看待100年前的我們這些人。

霞喀羅古道楓況最好的時節大約落在一月,所以現在步道上僅零星的楓槭轉紅,大部分還是翠綠-黃綠的顏色,不過登布奴加里山時隨海拔漸漸升高(登山口至山頂約爬升800公尺),深紅的楓香與槭葉舖滿山道,陽光從樹梢透進照亮了濕潤的苔類,塑造了逆光的氛圍,彷彿異地。

穗花蛇菇

微光

楓紅

據紀錄,山頂可遠眺大霸、東霸、桃山、品田、伊澤、境界等山,但到山頂的時間晚了,一捆捆的雲已經遮住山頭。每座山的腰部以下看起來都一樣,認不出任何山頭。

布奴加里山頂

布奴加里山頂

布奴加里山頂

回到布奴加里山登山口已近下午四點,感受到風起。把頭燈從大背拿出來放在口袋備用,隨即往預計的紮營地白石駐在所前進。天色總是變暗的很快,我把手伸進口袋,心裡想著有頭燈真好。

......頭燈呢?口袋裡的頭燈不見了~不見了~不見了~不見了~不見了~不見了~不見了~

山裡的夜晚沒有頭燈會相當不方便,趕緊折返找尋頭燈。雖說山中無歲月,但接近夜晚頭燈又不見的時刻,卻可以清楚感覺到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天空中的光明一點一點被收回。回去找頭燈的路上注意了幾段古道的寬廣處,如果頭燈找不到,便打算趁著天仍微光,就地把帳棚搭起來,度過漫漫長夜。最後在登山口旁的水源地找到,原來是取水時掉了,頭燈掉落時剛好掛在樹枝上,所以沒有任何一點掉落的聲音,我便渾然不知的離開了。頭燈雖然找到了,但這麼一段折返耗掉不少時間,因此做好了走夜路的打算。

可愛的蕈類

不過過了武神駐在所約10分鐘,到達一崩塌地,因為不清楚崩塌的情況,覺得在重裝且天色漸暗的情況下要過有些冒險,便決定在武神駐在所廢棄的竹寮間紮營,隔日天光再續前行。

5點起床,吃過早餐便往白石駐在所前進。途中遇見了四位泰雅獵人,牽著一隻兇猛的黑色獵犬,並分別背著一把幾乎比人高的獵槍,這時候明白了前一天下午與晚上在不遠處時而迸裂的槍聲從何而來。如果有機會想跟著獵人一起去打獵。自己走在山徑上,總是前方的動物被驚動了飛了跑了發出了窸窣聲響,才會發現。敏銳與機警是動物在大自然生存最重要的本能,獵人們如何能潛行逼近獵物,在無聲無息的出槍扣板機擊殺,其中必有老祖宗累積的精采智慧。

白石吊橋

溫柔的薩克亞金溪

7點25分,到達嚮往已久的白石駐在所。聽說前晚在此地紮營的人數至少超過80。駐在所的建築雖然充滿古意,但牆垣樑柱被遊客以奇異筆寫上自己的名字(遺臭萬年?),甚至有告示牌警示遊客請勿拆除駐在所的樑柱窗櫺來燃燒生火,難道曾經發生這樣的事情?

白石駐在所

古老的電桿?

繞往旁邊的砲台遺址,除了廢棄的鐵皮與酒瓶,已經看不到其他那時候遺留下來的東西。但有大範圍的,遊客遺留下來的衛生紙,砲台遺址淪為糞台。有大量的人在此紮營一定會有生理上的排泄需求,但是這些廢棄物必須負責任的自己帶下山,而不是任意丟棄。這關乎一個人面對大自然的態度。民間的登山社團興起,普及了登山,帶領人們領略山林是好的,但應該做到的教育也不能馬虎。原本是以很享受的心情古道漫步,但到了這裡看到這些景象,卻覺得有些心寒。

古電桿

蕨

栓皮櫟

到了楢山駐在所便折返回武神駐在所,一邊煮中餐一邊收帳棚,東西剛下鍋,路上遇見的一路人馬也剛好進來。原來他們來自楊梅,有幾位是中壢人,還有一位是中央企管的學姊,很快的就聊開了,並且一起照相,交換聯絡方式。除了興趣之外,地域關係也很容易把人連結在一起。有時候一個人爬山就是想要暫時離開人際,享受一個人的感覺,但一個人爬山的過程中卻會期待像這樣的短暫相識。可能是因為沒有太多的包袱也沒有太多的互相影響,可以毫無負擔與顧忌的給予自己所有的熱情,這是一種很舒服的相處狀態:)

在霞喀羅跑步的人

同樣來自桃園的可愛人們


不久,又有四位朋友進來,其中一位在駐在所入口處就覺得眼熟,聊著聊著,如抽絲剝繭般,一個個謎團慢慢解開,最後這條絲線連結到了中央地科。原來我和淑慧3年前就有一起騎過腳踏車,只是那時候沒有太多的接觸。台灣有這麼多地方可以去卻都在今天來到了霞喀羅,霞喀羅的兩天之中可以停泊在很多地方,卻在同樣的時間進入了武神駐在所,然後不知道怎麼搭起了話,話題又怎麼導到中央地科,也不知道怎麼聯想到3年前的苗栗之旅,然後答案如爆炸般揭曉。每一個環節細細回想都覺得好有趣:D

淑慧 :)

從古道登山口騎車回程遇見大霧,能見度很差,加上摩托車的大燈角度太高,眼前所視盡是白茫茫一片,僅能依賴貓眼、黃線以及前車尾燈緩緩前進。此時身邊竟然不時經過自行車騎士,想到自己騎摩托車到秀巒就默默放棄了原本想騎腳踏車到司馬庫斯的計畫(笑)。雖然危險,但也佩服他們的堅毅。

=========================================

11月20日 養老端登山口─布奴加里山-武神駐在所

0950登山口
1048左側山壁有小活水源
1104木炭窯
1120粟園駐在所
1143木棧橋、小活水源
1206馬鞍駐在所-有日據時代的醬油瓶與酒瓶
1225占卜鳥解說牌
1244小崩塌地
1252薩克亞金溪支流與木橋,橋尾左側為布奴加里山登山口。
1303起登
1307越過小支流
1356廢工寮
1412往布奴加里山之指示牌
1433布奴加里山頂
1444下山,沿途可聽見不遠處有獵槍的聲音
1553布奴加里山登山口
1610往武神駐在所出發,左前方有活水源
1616發現頭燈掉了,折回布奴加里山登山口沿路尋找
1632回到登山口並尋獲頭燈,重新往武神出發
1651武神駐在所
1700崩塌處,決定回武神駐在所紮營。
1710武神駐在所,紮營

11月21日 武神駐在所-楢山駐在所-折返武神駐在所-養老端登山口

0507起床
0602出發
0610遇危險告示牌,左手邊有布條往高繞方向,直走則是下切約七公尺再接回古道。高繞較安全,下切路程較短,選擇下切
0619接回古道遇木橋,活水源
0639白石吊橋
0704廢工寮
0726白石駐在所
0800離開
0823霞喀羅吊橋
0826木橋,水源
0834昭日駐在所
0955楢山駐在所,折返
1037遇到有人在...跑步!
1102昭日駐在所
1140白石駐在所
1216白石吊橋
1249過崩塌處
1300武神駐在所,中餐
1420離開武神駐在所
1457馬鞍駐在所
1516粟園駐在所
1620養老端登山口

霞喀羅古道即將封山,預計2011年3月30日重新開放,如欲前往請電洽詢秀鑾檢查哨。

(註)野田醤油発祥の地---http://hamadayori.com/hass-col/food/NodaShoyu.htm